战“疫”日记: 救护、学习两手抓,毫不懈怠战疫情
时间: 2月24日
地点: 武汉市协和医院西院区
记录人:丘梦(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护士)
俗话说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,我们医护人员更是走到哪里学到哪里。
武汉疫情告急,我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批医疗队2月9日进入武汉市协和医院西院区开展临床诊治护理工作。2天内就收满50个床位,其中每天6-7个危重症患者。虽然出发前院内组织了一系列理论技能培训,但无创呼吸机、气管插管、气管切开、深静脉置管、中长导管置管、床边CRRT、俯卧位通气等专科技术的迅速开展,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尤其是重症护理和专科护理。
我们的小组名为“四海承平”,寓意五湖四海皆平安健康,也表达了我们的真切祝愿。我们小组成员来自临床各科室,个人专科方向不同,但都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,学习积极性高,常常利用休息时间组织病例讨论和学习,以提高业务水平,更好地护理患者。
2月16日我区开展首例气管插管俯卧位通气治疗,我虽然以前轮转过心外ICU和CCU,但近几年一直在普通病房,没接触过俯卧位通气。于是,接班时我向ICU同事虚心请教,下班后上网查询相关资料,并将链接分享给同组组员,共同学习。2月21日,我们小组在组员唐宇君的指导下合作给一位患者行俯卧位通气治疗,效果显著。
2月22日凌晨,一位气管插管患者因为凝血功能障碍出现鼻出血,我们协助医生予以凡士林油纱填塞,1小时后经患者口腔吸出暗红色血液。另外一位患者因喉癌行气管切开数月余,组员周璇在更换气管内套时发现该内套有裂口,及时更换新的内套。针对这两个病人,下班后我们在组内微信群展开讨论,来自耳鼻喉科的孙玉林详细讲解了气管内套的种类、区别,李容丹分享了气管插管患者鼻咽部出血的处理方法,组员们积极学习,激烈讨论,各抒己见。
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,大家都努力克服种种困难,工作之余还能互相学习,发挥所长,补其所短,学以致用,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。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疫情,喜抱春暖花开。
整理:张洁
2020年2月25日